暮春,长安城里的槐花开得格外早。李世民站在太极殿的飞檐下,看着宫人将太子李承乾的冠冕收进檀木匣,鎏金蟠龙纹在暮色中泛着冷光。
距离李承乾因谋逆之罪被废为庶人,流放西域已经有一段时间。长安也恢复了往日的安静。
风掠过殿角的铜铃,发出细碎的声响,恍惚间,他又想起承乾幼时骑在自己颈上,奶声奶气地喊着\"父皇\"的光景。
\"陛下,魏王求见。\"宦官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。
李世民转过身,看见李泰穿着绯色官服,正跪在丹墀之下。这个自幼最得他宠爱的儿子,眉目间与文德皇后有七分相似,此刻却让他觉得无比陌生。
也是这个时候,李世民终于想起这个,造成政变的罪魁祸首。
\"起来吧。\"李世民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李泰刚要起身,便听见父亲又道:\"听说你府中最近养了不少谋士?\"
李泰的身子猛地僵住。殿内突然安静得可怕,只听见烛火燃烧的噼啪声。
他强作镇定地笑道:\"儿臣只是喜好读书,与诸位学士谈诗论文而已......\"
\"谈诗论文需要养三百甲士?\"李世民突然提高声音,袖中的玉玦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李泰扑通一声重新跪倒在地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这些日子,朝堂上关于太子谋反的议论纷纷,有人说李承乾是被侯君集蛊惑,也有人说幕后另有主使。
直到前日,一名参与谋反的东宫侍卫在严刑拷打下供出,李泰曾派人暗中与侯君集接触,承诺事成之后封他为相。
\"父皇明察!这定是奸人诬陷!\"李泰连连叩首,额头在青砖上撞出闷响。
李世民看着儿子慌乱的样子,心中涌起一阵悲凉。
他一直以为,自己对李泰的宠爱能让他远离权力争斗,却没想到这份宠爱反而成了催命符。
\"朕曾许你'泰立,承乾、晋王皆不存',\"李世民闭上眼,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,\"现在想来,真是大错特错。\"
以前在两仪殿,他一时兴起说出的这句话,竟成了李泰觊觎太子之位的借口。
第二日,朝堂上便传出旨意: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,即刻离京前往封地,非诏不得入朝。
诏书宣读时,李泰跪在阶下,看着父亲端坐在龙椅上,神情冷漠如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