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 忙年(2 / 2)

“知道你们忙啊,不用过来也行。你们这是从静秋家过来的。”

“大娘,我们还没去我家呢”。

“什么?这不合适。新亲还没上门呢,倒是先来看我这个当姑的。”

“大娘,都是一家人,不讲究这些。我们明天再过去也是一样的。”

“静秋啊。这要让外人知道了,得挑理了,下次可不能这样了”。

“大娘我这都有点乱了,我得随季思成喊您姑姑呢?还是季思成随我喊您大娘啊。”

“哈哈哈,还真是,在哪边论关系都不远。以前怎么称呼现在就怎么称呼吧。”

季思成拿徐静秋一点办法也没有。这小丫头做什么事看似很荒唐,但是却都很有道理。

“姑,我爸让我问问你,去静秋家得准备什么礼品”。

“新亲就是,一对鸡,两条鱼,割块肉,酒要两箱,其他的看着再买两样就行,凑个六六大顺”。

“嗯,好的。”

徐静秋大娘把季思成拉到了一边,小声的问:“思成啊,你妈不在了,这种事你爸不好过问,我想知道你和静秋同房没有”?

季思成不好意思的点点头。

“那就好,那就好”,她一边拍着季思成的手一边说:“我们都等着抱孙子呢”。

徐静秋大娘拉着几个孩子非要留下吃饭。可大家都惦记季耀辉,便谢绝留饭,回家了。

回了家,徐静秋很自觉的就进了厨房。叮叮当当,一会饭菜就上桌了。四菜一汤。色香味俱全。

季耀辉回到家,看到懂事的儿女还有热乎的饭菜,心里满满的慰藉。

“静秋啊,你这小炒肉,炒的不错。不比饭店的差。”

“爸,你喜欢就多吃点”。

“我觉得嫂子做的这个风味茄子最好吃”。

季思成捧场的说:“我觉得每道菜都不错”。

“夸吧,你们使劲夸我,这样我就更有动力做饭了”。

季耀辉觉得他这儿媳妇,性格好。

“思成,你们今天走了几家?”

“三个舅舅家,还有姑姑家”。

“应该先去你岳父岳母家得,是我的疏忽,忘记嘱咐你们了”。

“爸,我爸妈不讲究这些的。明天再去也不晚。”

“嗯,明天一定得去了,再不去就到小年了”。

“对了,你们抽时间再去看看你姑奶,往年你妈去都会给她准备一身过节的新衣服,今年你们看着给准备。”

“我们还有姑奶呢?我怎么没见过”?徐静秋好奇的问。

季耀辉,放下饭碗。叹一口气说:“唉!老一辈的,就剩我这个姑姑一人了。是个可怜的人,年轻时刚结婚不久,姑父就被抓了壮丁了,后来说是战场上牺牲了。可是那是国军,这也不算烈士。她就这么自己拉扯一个孩子过,日子过得苦。又一年冬天,那孩子得病死了。也就那一年吧,她哭瞎了眼。后来就只有自己过日子。你爷爷在世的时候,想把她接回家过,她不同意,说出嫁了没有回娘家过的道理。你爷爷就隔三差五的去照顾照顾,再后来,你爷爷没了,她年纪也大了,我想把她接来,她还是不愿意来,没办法就把她送养老院了。”

徐静秋听了还挺有感触的。

晚上,小两口回到了新房。

徐静秋洗了个澡,季思成眼尖的过来帮她吹头发。

“大哥,你见过你那位姑奶奶么?”

“见过”。

“那她大致身高体重多少?鞋子穿多大的?我们去的时候也得给她准备身新衣服吧。”

“她啊,个头也就一米六,很瘦。至于鞋子么……她是小脚,恐怕不好买鞋子。”

“那往年都是怎么买的?”

“不知道”

“那大娘知不知道。”

“这个我也不知道”。

“大哥,你可否打个电话问一下呢?”

“行,先把你头发吹干再说”。

吹干徐静秋的头发,季思成就给姑姑去了个电话。

“大娘怎么说?”

“说有一家手工做棉袄的那有卖的,让去了提季老太太穿的她就能给找到鞋号”。

“那你记下店在哪里了?”

“嗯。”

第二天一早,小两口先去采买东西,然后去了徐静秋家。

“妈,我们回来了。送节礼来了,你可得管饭啊!”

周庆兰看到小两口高兴的合不拢嘴:“管,肯定管。”

“我爸哪?”

“干活去了。”

“年底了还有活干?”

“东头老赵家儿子年后十六结婚,赶得紧,让你爸去给简单装饰一下。”

“既然准备结婚了,怎么才装修。”

“听他妈说,是她儿媳妇怀孕了”。

“哦,那怪不得”。

周庆兰看着小两口一趟一趟往家搬东西,忙上前阻止。“你们花这些钱干什么,稍微买点东西有那个意思就行了。”

季思成说:“妈,这是孝敬你们的。把这么好的女儿嫁给我,我觉得这些东西都买少了。”

“大哥,你这马屁拍的不错啊”。

徐静秋调侃。

“这孩子怎么说话呢?思成别跟她一般见识,我看她是皮痒了”。周庆兰看到自己闺女那一脸不服气的样。转身问道:“思成啊,静秋平时没为难你吧”。

“妈,你放心,她很好”。

午饭,周庆兰准备了一桌子好吃好喝的,张罗小两口吃饭。

“思成,别等你爸了,他不一定回来吃。那边为了让赶紧把活干完,中午还管饭呢”。

“好,妈你也一起吃吧”。

“那快吃吧”。周庆兰招呼。

吃过饭又坐了一会,小两口说下午还有事情要办,就要回去。

周庆兰说什么非让小两口把带来的东西拿回去一半。但小两口说什么也不拿,上车一脚油门跑了。

周庆兰,站在门口,直到看不见车子才进家门。看到送来的这一堆东西嘀咕道:“这俩孩子没一个听话的。”

从家里出来,两人就直奔买鞋的小店。店面很小不怎么好找,但是都是纯手工的。老板是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。

“见来人不是郑霞,好奇的问,季家媳妇怎么没来。”

徐静秋怕季思成提起母亲离世的事在难过,主动把话接过来:“奶奶,现在是季家小媳妇接手了。”

“哦,你是?”

“奶奶,我是季耀辉的儿媳妇”。

“哦,呵呵,好啊。那这小子就是思成吧”?

“奶奶,我是季思成”。

那老奶奶上下大量了两人一番:“好姻缘,好姻缘呢”。然后找出来季姑奶奶能穿的鞋子。

接过鞋子付了钱,两人便向老奶奶告辞了。

老奶奶无奈的摇摇头:“唉!老了,把年轻人都熬走了,我们这些老不死的却死不了。老季家这小媳妇像她婆婆,心软的很啊。不过她倒是比她婆婆寿命长,有主见。”

帮姑奶奶选衣服时,徐静秋提议顺便买些,瓜子,糖果,小零嘴和水果一起送去养老院。

季思成觉得这个提议不错。所以,大兜小兜的买了一后备箱。

到了敬老院,联系了院长,找人卸车。院长看到送来这么多东西,甚是欢喜。还找来工作人员带路。

一间单间里面,一个身穿小花袄的瞎老太太在听收音机。

当当当,护工敲了几下门。

“谁,是小李么”?

“季大妈,您那耳朵可真好使”。

“你身边还有谁?听着陌生啊?新来的吗?”

“季大妈,这可不是新来的。是你家人来了”。

“小李,这你可哄不了我,小霞可没来。”

“季大妈,小霞没来,可她儿子和儿媳来了”。

“思成?是思成么?”

季思成走过去握住老太太的手说到:“姑奶奶,我是思成”。

“思成你回来了。你什么时候结的婚”?

“姑奶奶,我回来一段日子了,刚结婚几天。”

“那,那你妈呢”?

季思成鼻子一酸,有些哽咽道:“姑奶奶,我妈她走了”。

“你说什么,小霞她怎么了?”

“她走了”。

“啊……老天爷啊,都怪我啊,怪我活的时间太长了,拖累了孩子啊,那么个好孩子居然走在了我前头。”老太太哭的不能自已。把小李吓的不轻。

“季大妈,你可别激动啊。”

“姑奶奶,这事不怨你,你不要这么自责。”

“人活久了有什么好啊……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离开,心里难受啊”。老太太捶胸顿足的说。

季思成心里也难受,一时不知道怎么劝说姑奶奶了。

徐静秋看到季思成的为难,便主动上前营救。

“姑奶奶,您要节哀。古人云:生死有命,富贵在天。您都这年龄了应该比我们更懂这个道理”。

“你是,思成的媳妇吗”?她边说,边用手往徐静秋的方向摸索去。

徐静秋向前走了两步,握住姑奶奶的手。“姑奶奶,小心”。

老太太摸摸她手指,又摸摸她脸,开口就说:“是个好孩子,人善心软。”

徐静秋好奇的问:“姑奶奶,您怎么看出来我是心软了”?

老太太摸着她的手说:“就凭这。你看看你这小手软乎乎的,一定心软。”

季思成也佩服这个姑奶奶,明明看不见,但她心里比谁看的都清楚。

“那姑奶奶您还能看出什么来?”

“还能看出你年龄不大”。

“姑奶奶,您真是神了”。

老太太被徐静秋逗乐了。“我不是算出来的,我是听出来的”。

“姑奶奶你好厉害啊。我可比季思成小十岁呢。”

“哦,那和我心里想的差不多。”

“姑奶奶你是怎么练的?这么厉害,快教教我。”

“我眼看不见,就只能靠耳朵来分辨了,时间长了自然而然的就能分开一切。”

“原来如此”。

……

徐静秋不断的问老太太一些问题。大致了解了她在这生活状态。

时不时还耍个宝,讨老太太欢心。

直到太阳落山俩人才回家。

“哎呀妈呀,累死我了。”

“我看你不聊的挺开心的吗?”

“大哥,讨别人欢心,和自己欢心感觉能一样么?”

“你出门前给李姨塞了什么”?

“钱呗。我让她帮忙多照顾点姑奶奶。有问题直接给爸打电话。”

“嗯,谢谢”。

“哥,别只说句谢谢啊,你也表示表示?”

“你想要什么”?

“我今天不想做饭了,你看这办吧。”

“这事简单。”

回家路过酒店打包了两个菜带回家。季耀辉也打电话说有事不回来吃了。

吃完饭,小两口陪季欣悦看电视。直到快十点季耀辉才回来。

知道季耀辉在外应酬肯定没吃好。徐静秋在回新房前,给季耀辉煮了碗面。

坐在车里的徐静秋,一句话也没有。

“怎么不说话”。

“讲了一下午,讲累了不想说了”。

“来首音乐么”?

“好啊”

打开车内的收音机:好的,听众朋友们节目的最后送大家一首歌,祝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《暖暖》

都可以随便的

你说的我都愿意去

小火车摆动的旋律

都可以是真的

你说的我都会相信

因为我完全信任你

细腻的喜欢

毛毯般的厚重感

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

分享热汤

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

左心房暖暖的好饱满

我想说其实你很好

你自己却不知道

真心的对我好

不要求回报

……